对于童年的记忆,我是从家门口的那棵老柳树开始的。
大致算来,那应该是25年前的事了。28年前,我出生在豫南一个偏远的小镇,童年的欢乐故事都发生在那里。因我有个长我5岁的哥哥,所以童年也在哥哥的带领下充满了无限的乐趣。回忆儿时,我们总喜欢种树,开始是种些桃树、梨树、葡萄树、苹果树什么的,大抵都是果树,这可能源于自己馋嘴的缘故吧。后来发展到什么树都喜欢种,什么杨树、桐树、槐树、楝树,凡是长叶的都种。要种那么多树,就先要有树苗,每年都种,所选树苗也大多是我和哥哥从荒坡上、小河边移来的小树芽芽儿。房前屋后,凡是有点空闲的地儿,都给它栽上。挖个小坑坑儿,把小树苗儿小心地放到里面,浇上一盆水,便封上土了;有时干脆在水井旁的软泥巴里一插完事,能不能成活,完全不与顾及,这也导致母亲常教训我说:“有心下蛋,无心抱窝。”
斗转星移,四季也在儿时无限快乐的时光里交替。冬去春来,万物待发之际,无意间看到家门口的水井旁长出一株翠绿来。是柳树!我和哥哥在惊讶之余,更多的是兴奋。什么时候种上的?连我们自己也早已记不得了。母亲告诉我说是三年前我和哥哥一同从河边拔来插下的,当时只有筷子那么粗,不曾想还真的活了。你瞧,现在都有手腕子粗了,再看上面的枝丫,也是繁茂极了。
故乡有农言曰:五九、六九 隔河看柳。经受了近两三个月的孤寂,萧条与寒冷,当看到柳树泛绿的时候,春天就到了。人们又看到了生机和希望。淘气的孩子们便爬上枝头,折下几根柳条,编成柳帽,做成柳哨儿,吹奏出童年欢乐地轻快交响。
柳枝是用小芽儿到柳絮儿再到扬花的变化历程来记录时间的。三月间,漫天的飞雪一样的扬花飘满半个小村庄,使这亦真亦幼的童年更显多姿多彩。
清明时节,家乡有插柳的习俗,我们全村没有几株柳树,而家门口的小柳树便成了牺牲的对象。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儿跑来,向母亲打声招呼,折上几枝,乐呵呵的跑回去,插到自家的门楣上。听老人说,这是为了避邪,同时还有祈祷上天,风调雨顺之意。其实最为实用的还是晒干的柳叶做为夏季麦收时间的茶叶了。早饭时烧上一壶开水,放上清明时采下的柳叶,等到收麦回来灌上一气青绿的柳叶茶,清凉解渴。母亲说,柳叶茶可是上好的自然之选,因为它还有解暑去火的功效呢!
夏天是在知了的第一声鸣叫中开始的,每次听到蝉,我便会哼起那首充满了无限童真生活的《童年》,只是把里面的歌词改成了“家门口的柳树上,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……”。除了爬树捉知了外,哥哥还常带我打鸟。打鸟用的工具叫弹弓,是从柳树上砍下一枝“丫”字形的树杈,用橡皮筋系上一个帆布片,便做成了一个可以打小石子的弹弓。不过要想找到一个标准的“丫”字形树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,需要细心地观察,才能选出一个较为理想的来。因为能做弹弓的树杈不光要满足“丫”字形,还要手柄处够粗,枝丫处笔直,宽度不能过大,但太窄了石子射不出去的。于是哥哥便派我爬树寻找,找到令他满意的才能做弹弓。至于打鸟,现在已记不起打到多少了,不过打鸟的精准度那时可是用吊起的罐头瓶练过一阵子的。
当秋风萧萧的来,黄叶满地时,家门口的那棵柳还依然保持着他的暗绿色,在整个院子的树种里,柳叶总是想把绿色留到最后,以期减少冬日萧条、寂寥的时光。
冬去春来,年复一年,我和哥哥也在不断地求学中渡过了那段童年的美好岁月。转眼间,我们都已成家立业, 人也到了而立之年。因工作需要,我和哥哥分别在不同的城市安了家,而家中的父母还仍然由家门口的那棵老柳树陪伴着。每次回家,母亲总不忘记念起,儿时由我哥俩种大的这棵柳树,树杆上斑驳、褶皱,记录着它成长的风雨岁月,现在早已是古木参天了。
春节回去过年,一到院门口,一下子觉得空落落的,原来老柳树不见了,问及父亲,他乐乐呵呵说:“伐了。你们都长大成家了,这棵柳树呢也已成才,我想把它做成菜板。给你俩每人一块,城里卖的菜板可都不如咱家里的老柳木呀。”说着还得意的笑了。
过完春节走时,父亲已把两块修整好的柳木菜板备好。我和哥哥也都带它回到了我们各自工作、生活的城市。春暖花开,又是一年清明节,本该回去祭祖,可因工作较忙,我们都未赶回老家。拨通电话,我向老母亲问候身体,而母亲开门的第一句话竟是:“柳木菜板好使吧!”我说“好使着呢。”她便笑了,还感慨说:“我老了,你们都成材啦。”……
相关作文: 该怎么办、辛苦的老师和妈妈、丰富多彩的美术课、朝三暮四的同桌、第一次自己上超市、放学路上作文100字、难忘的一次竞选班干部、电脑争夺战、我最爱的植物吊兰、欢度儿童节标签:柳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