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光过得真快,一晃眼,蛇年好像还没品出味来,就已到年尾了。大凡人们心态上有个习惯,每年到了秋末,就远远地遥望春节的身影了。剩下的时段,好像快速行进中的列车,下一站就是终点一样,旅途的人们开始舒展一下筋骨,拍打一下尘土,紧里慢里收拾行李准备下车。最终的期待是回到温馨的家,然后在春节那几天,有钱没钱的都安下心来,享受一下阖家之乐。
在这个星球上,凡是和“汉”字有渊源的人们,是绕不开春节的。春节和他们的血液一样,是鲜红鲜红的。春节前,穷也好,富也罢,人们想的都是如何过好自己的春节。传统上,打扫一下房间,为孩子们准备新衣,把一年欠别人的和别人欠自己的账目结清,然后贴个对联,请个门神,放挂爆竹,则是必须要做的事。至于明年如何活法,那是过完年后操心的事。所以,人们在节前都爱说的一句话是,“管他娘的,过完年再说。”
由于人们对于春节的情结这么浓郁,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串自己过节的故事。我觉得春节的故事是最有人情味的,是最具有生活本色的,每个人讲起来都会声情并茂,那是一边回忆一边品味的诉说,而听的人,也会一边听,一边回味自己过节的点点滴滴……
而今,我已步入半百之年,屈指算来,也算过了五十多个春节了,五十多个春节,年年新桃换旧符,换来换去,都没磨灭我对大半生的春节记忆,不同时代的过节往事犹如昨天。细细品味,对于往昔的春节年味变化则唏嘘不已……
也许是人老怀旧的缘故,我对儿时的春节记忆特别清晰。
记得我人生第一个有记忆的春节,是在60年代初的五一农场。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,母亲早早的把几个孩子喊起来,抱过来一堆花花绿绿的新衣服给我们穿上。洗漱完毕后,发给每人两个染成红色的煮鸡蛋,说是今天开始过年了。这就是人生第一个关于过年的记忆。这第一个年印象最深的,是大人们都突然不干活了,一个个笑逐颜开,见面以后喜气洋洋,打骂嬉笑,甚是热闹。还有的就是大人们都开始闹着喝酒。男人们个个酩酊大醉。隔壁的陈叔叔醉酒后,在床上爬起来,立在床头前闭着眼睛撒尿,不小心身子一歪,头碰到床沿,跌出了一个血窟窿。这一幕把我吓坏了,节后好长时间,我见了成年男子,都往父母身后躲,怕的是醉酒的男人。
以后渐渐大了,所在的子弟小学因文革冲击停了课,父亲就把我送回农村老家上学。我的老家处于郑州和洛阳之间的黄土高坡。在那里,家家户户都住着土窑洞,记得那窑洞门前是随处可见的土质悬崖峭壁,无遮无拦的甚是吓人。由于历史上所处六朝古都文化圈的缘故,那里的民风淳朴,乡民重孝尚德,村村落落都供奉着佛爷关公。乡亲们的一些语言和礼节都遗留着淡淡的古韵风情。也就是在那时候,我在奶奶身边过了几个童年的春节。现在回想起来,感觉老家的春节,礼节重于物资的享有。重头戏是从年三十晚上开始的,天一擦黑,家家户户就开始包饺子。那时因为贫穷,包的饺子,除了少量的几个是白面的外,大部分是黑乎乎红薯面的,由于红薯面发糟,皮就擀的很厚,吃起来完全没有白面皮的爽口。包完饺子,先把几个白面饺子,供奉在老佛爷前,(等年过完时,这几个白面饺子就成了我的特供)。再先孩子后老人一人一碗黑饺子。吃完了,大人们会给孩子们分一把花生瓜子,然后开始就着煤油灯守夜。孩子们是熬夜不长的,忍困不住就会睡去,有时憋尿醒了,看见大人们还在虔诚地守着灶神说话。天快亮时,大人们就会督促孩子们起床,穿戴完毕新衣后,自家孩子就会一起摸黑出门,顺着悬崖峭壁边的小路,爬坡下岭去长辈亲戚家拜年。我和几个孩子来到一家家亲戚门前,先高声大伯二婶三奶奶的喊,待开了门后,扑腾一声,跪在地上就是一个响头。开门的长辈们假装生气,笑眯眯的骂道,“小龟孙,天没亮就来讨食,能饿死你呀!”骂完,就端出一簸箕搅和在一起的花生瓜子红枣,一人一把塞在口袋里。等亲戚家转完了,各个口袋也满了。
现在想起来,那时过春节,很少听到人们放炮竹,这也许是当时物资匮乏的缘故吧。过节时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新衣服,吃饺子,和给长辈们拜年的礼数。
等到进入七十年代初,我家搬到了城里,男孩子们也长到了淘气的年龄。到那时,过春节才渐渐听到了年炮声。但那时的炮声不是点燃的鞭炮。而是类似现在压制在铝箔上药丸一样,印制在红纸上的火药豆。那个时代男孩子们动手能力都很强,一个个找来人力车车条,折成手枪状,枪的两头,一头是车条帽,帽得小槽正好装进药豆,另一头是与车条帽合槽的车条,正好充当撞针。装填一次,爆响一下。此响虽然单调,但孩子们是成群的,于是乎,炮声此起彼伏,声声不断,孩童们玩的不亦乐乎,倒也给春节增色不少。但是,这炮仗玩是好玩,但也忒危险,那火药燃点太低,稍加摩擦或碰撞,就会爆燃或爆炸。记得有一次,我和几个玩伴在漫无目标的淘气,其中一个叫李明的动作过大,只见一股黄烟从其身上冒出,他妈妈给他新做的黄色上衣前胸,立即变成白花花一片,他忙去用手拍,结果拍一下掉一块,拍一下掉一块。开始他在玩伴面前还装硬,嘴里说“没事没事”。但说着说着就撑不住了,蹲在地上嗷嗷地哭了起来。
进入到七十年代中旬,流着鼻涕四处乱窜的孩童,已变成自命不凡的风流少年。每到春节,就会按耐不住青春的寂寞,开始给妈妈套近乎,试探着让妈妈准备几个菜,请几个要好的同学来坐坐。那时的物质水平普遍有所提高。稍有宽裕的父母们爱子有加,就开始了接纳。于是,一人破例,引来了连锁反应。中学的同学们一到春节,就会轮着坐庄,那几天,个个骑着自行车,一群群一家家的乱窜,天天酒足饭饱,煞是神气。
在个人踏入社会前的阶段,因为有父母罩着,且由于思想单纯,性情浪漫,每年春节都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。那些天,日常生活处处都显示出轻松美妙的情趣。没有压力,没有烦恼,风流倜傥,对未来充满幻想。
进入到七十年代后期,我们逐步过渡到青年阶段,这期间由于青春期和物质的变化。春节期间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也渐渐多了起来。
1978年,我踏入了军营,开始了军旅生涯。在部队,因为我所在岗位享有飞行员的伙食待遇,所以与过去家中相比,生活上就是天天过年。其过年的伙食质量则更是无以伦比。也就是这时候,在当时国民还在实行粮食定量供给的阶段,我已经对巧克力、茅台酒、鱿鱼海参等,有了亲密接触。在部队,过春节比较简单,其主题是会餐、逛街、看电影,而请假逛街则是重中之重。那时年轻人正是英气勃发的阶段,一天到晚在军营里闷得发骚,所以,一到假日,满街上都是三三两两结伙闲逛的军人。至于逛街的目的,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。
相关作文: 白云妈妈哭了、春天来了、母亲节快乐、我和书的故事400字、我爱美丽的奥比岛、秋天真美、关于太阳花的作文、一个美好的夜晚、一件衣服一片情、放学的路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