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南京大屠杀》的作者张纯如说道: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。
近年来,文艺工作中出现竭力回避历史真相的做法。针对抗日战争,各种编剧沉迷于杂耍式的戏说与“无厘头”的演义之中,只追求以轻松的剧集刺激人们的感官。而我们身边的民众呢?从不久前网上曝光的各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零食遍地,“耶”字合留念的照片看,似乎所有人都参与了这场闹剧。
我们中国人,在积极参与别国历史追悼的同时,却单单忘了自己。其实究竟该如何对待这段历史,波兰人早为我们做出了榜样。波兰导演苏德,以为秉承着黑暗宿命的大师,以一部《钢琴家》向世人展示了波兰人的态度:二战后的波兰,饿殍遍野,人民流离失所。当钢琴家摆脱命运的桎梏,手掌生杀大权时,面对曾经的侩子手,他选择了原谅。阳光继续笼罩在波兰的土地之上,给予这苦难的人们心灵的救赎。在主人公伤痛的记忆上,我却看到了一朵花的影子。
原谅,但不遗忘才应该是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。如果我们对历史和记忆不掉过头去,不从苦难的记忆一下子掉入享乐的漩涡,不为狭隘的个人或民族记忆的束缚,而是着眼于整个人类、人类的未来——这不是要获得称颂,而是要获得心灵的安宁,这才是真正为人类命运尽了责。千万别以为原谅是建立在对历史的背叛或宽容之上,我们永远无法忘记,战争中,每个中国人的生命是如何被蔑视、践踏、毁灭,而是为了在堕落最深的地方寻找灵魂为了尊重有人性、有渴望的生命,是从人类最高价值观上,也是出于本心。悲痛,需要时间。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,千秋万载,华夏土地早已千沟万壑。但只有深刻反省自己以原谅但不遗忘的态度正视历史,我们才能看清自己。幸运的是,无论是华沙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、还是俄罗斯的苏维埃红军纪念日,每个国家都在为历史追思,反省。
同样的,我们也应从别国的虔诚中,照出了自己的浅薄;从别国的敬畏中,找出了自己的狭隘。枪声已经息去,警钟任需长鸣,也许历史的妙处就在于此,它不仅可以是关于过去的诉说,也可以是关于现在和未来预告。
相关作文: 该怎么办、辛苦的老师和妈妈、丰富多彩的美术课、朝三暮四的同桌、第一次自己上超市、放学路上作文100字、难忘的一次竞选班干部、电脑争夺战、我最爱的植物吊兰、欢度儿童节标签:丧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