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云成语网提供成语解释、出处、成语谜语、成语故事大全、成语接龙、近义词、反义词等查询

台湾医祖

位置:词云成语网 > 诗词大全> 沈佺期台湾医祖

沈佺期台湾医祖

查看沈佺期全诗

  据康熙版和1915年版的《南安县志》记载,沈佺期(1608-1682),字云佑,号复斋,南安水头人。当过塾师,明崇祯十五年,乡试中举,十六年,登进士,授吏部郎中。明亡,弃官南归。隆武元年,郑芝龙拥立唐王朱聿键于福州,擢沈佺期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福建巡按使。翌年八月,唐王被清军俘杀,沈佺期隐居同安大帽山甘露寺、水头鹄岭白莲寺。永历元年(1647),郑成功领兵进攻泉州,沈佺期亦率数千乡民响应。沈佺期从此成为郑成功得力幕僚。永历十五年(1661)初,郑成功议复台湾,诸将各有争议,沈佺期则极力赞同。是年三月下旬,郑军誓师东征,留沈佺期等于厦门辅佐世子郑经。郑成功逝世后,沈佺期于永历十八年三月随郑经入台湾。是时,台湾初辟,瘴气为害,将士多不合水土,病者十之八九,沈佺期便以救死扶伤为己任,凭过去所学医术,详察病理,亲自上山采药,施送救治,拯救了许多病危军民的生命。此后近20年,沈佺期在台湾行医济世,带徒授医,被台湾同胞尊为“医祖”。

  在台湾民间,每逢迎神赛会,便可以从彩旗上、画屏里看到“沈中丞悬壶问世”的故事图。图中的“沈中丞”就是明代末年的沈佺期。沈佺期,字云右,号复斋,福建南安人。“悬壶问世”是说沈佺期靠行医而闻名于世间,古代称行医为“悬壶”。

  沈佺期从小生活在山沟之中,谙熟许多民间青草药方,后来读书求官中了进士,做了吏部郎中。清兵入关后,他不肯投靠清廷,但看见明朝大势已去,便弃官南下回到家乡,隐居在南安大冒山甘露寺。洪承畴、吴三桂征召他出来做官,并派兵包围了甘露寺,沈佺期闻讯后,就跑到大冒山虎洞去避难。清廷多次征召,他始终不肯接受,后来隐居在水头鹄岭白莲寺。不久,他参加了郑成功组织的抗清队伍,帮助郑成功协理军机,共商反清复明大业。郑成功对他很尊重,凡是军国大事,都先征询他的意见而后行,并尊称他为“老先生”,军中的将士们则因他辅佐郑成功协理军机而尊称他为“中丞大人”。郑军跨海东征时,他也随军去了台湾。

  大军驱逐了荷兰侵略军,进驻台湾的第三天,兵士中突然普遍得了痢疾。由于自小懂得民间草药验方,沈佺期便亲自到山上找了几种青草叫大家用这种标本采来煎服,果然药到病除。这一来,沈中丞医道如神便很快地在兵士中传开了。

  有一天,他正在山上寻觅草药,不料遭到几个不明原委的台湾高山族人的无理刁难。随从士兵忍不住忿怒,想予回击,沈佺期严肃地教育大家要以德待人,还是用行为来感化为好。

  那时,荷兰红毛鬼虽然撤出台湾,但是岛上的残余势力尚未消除,特别是一些残存的荷兰传教士,乘机散布流言蜚语,诬蔑“郑成功是一流寇,到处杀人放火,搜刮财物”,并告诫岛上的居民“千万不要与郑成功来往”。所以当郑成功初到岛上时,碰到了许多困难。沈佺期看到这种情况,与郑成功研究一番,决定深入到高山族村社作安抚工作。

  这一天,郑成功和沈佺期来到高山族聚居的村社,高山族酋长以为他们要来勒索什么东西,排列了五盘金银珠宝和五盘沙土作为“进献”之“礼”。仪式开始,只见沈佺期走上前,将五盘沙土收了,剩下金银珠宝,表示奉还。一个侍从忙向郑成功附耳道:“那是土呀!”郑成功望着沈佺期,向那侍从点了点头说:“国家社稷,依赖土地而存在!沈先生的做法正合本藩心意!”人群喧哗,空气忽然轻松活跃起来……

  忽见一个高山族小头目慌慌张张走到酋长的身边,附耳吱吱喳喳地说些什么。佺期身边的两个侍从看到这种情况,就特别警惕起来。因为他们认出这个小头目,就是那天阻挠采药的人。那酋长听完侍从的报告,马上向郑成功施礼道:“卑人家有急事,恕不奉陪。”

  如此一句话,更引起郑成功的从人惶惶不安,都害怕此中有诈,经过再三询问,才知道是酋长的儿子患了重病,情况十分危急。佺期心想,治病本来就是行医人的天职,要是能够把酋长儿子的病治好,也是联络高山族兄弟的好机会。便向郑成功说明意图,要求去探访医治。

  当时高山族在台湾,一向受尽歧视和侮辱。他们的衣食住行和耕作技术,都很原始、落后。山中瘴气冲天,瘟疫四起,又没有良医良药,一旦染病,都束手无策,很多人因病而丧生。当沈佺期看完酋长儿子的病后,照例开了几样青草药,叫从人立即到野外去采。不一会儿,从人把草药采来。酋长一看是些处处可见的寻常野草,那满怀的希望变成失望。只见他淡谈地说了声“谢谢!”,就将草药随便丢在一边。这种不尽礼貌的行为,并不使佺期生气和失望。他走近酋长说道:“请赶紧煎药吧!”“谢谢!”酋长还是那淡淡的两个字,便紧锁双眉在那里踱来踱去。

  佺期寻思这是一道难关,和十多天前登陆岛上一样困难,又一样重要。他觉得如果把这孩子救活,高山族就可以团结在国姓爷的周围了。于是向身边两个从人道:“你们为他煎药去吧!”两个从人领了命令,刚要拿起草药,只听酋长声色俱厉地喝道:“免!”佺期发觉他对那些草药有怀疑,便从中拿了几根,放在嘴里嚼着嚼着……在场的人,神情各异。那酋长夫人跪在一边喃喃地念着什么祷语,然后站起来,走近丈夫身边劝说道:“人家是一片真心,别这样怀疑人呀!”酋长也意识到自己太过份,便说:“来人,把药收下!”

  佺期听了,顿时浑身轻松起来,忙说:“您的手下恐怕不懂得煎药!”便向身边的从人道:“你们速速替他煎药!”“那就太麻烦先生了!”酋长夫人至诚地作揖道。“夫人别客气!”佺期也忙还礼,又向酋长道,“沈某想留下来看看贵公子服药之后情况如何。”这一说,简直像掀开压在酋长心上的大石一样,酋长马上吩咐:“摆酒菜!”佺期并不推辞,因为他认为这是与高山族人融洽接触的开端。

  席间谈谈说说,酋长也越谈越有兴致,佺期便道:“沈某刚才进社,还发现有几家好像有病人在呻吟,能不能带我去看看?”酋长道:“那都是些奴才,不要劳您的大驾了!”佺期道:“都是苍生良民,怎么能够见死不救呢!”

  正在说着,室内忽然传出兴奋的叫喊声:“宝宝苏醒过来了!”酋长夫人热泪盈眶地走了出来,跪伏在佺期面前,连呼:“救命大仙,救命恩人……”佺期忙搀扶起酋长夫人。这时只见那小头目和两个仆人也都匍匐出来,跪倒在佺期面前,说道:“奴才有眼不识泰山,前日触犯圣驾,罪该万死!”佺期一面笑着道:“那时还不相识,何罪之有!”一面亲自将他们扶了起来,并叫他们带路到患有病难之家去巡视一番。

  如此一来,沈佺期几乎每天都忙于为百姓诊病就医。他觉得在此时此地行医,意义重大,便与郑成功商量,腾出更多时间,下到村社悬壶行医!就这样,沈佺期经常在台湾的大街小巷,偏僻村社,为百姓治病。他靠悬壶行医,消除了民族间的猜忌和隔阂,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团结,使台湾的开发和建设得以顺利进行,深受郑军及高山族同胞的敬仰和爱戴,称他为“活神仙”。

  沈佺期在台湾生活20多年,以行医济世,救人无数,积极传播祖国的传统医学,对台湾的医学起着深远的影响,台湾同胞把他奉为“台湾医祖”。

推荐古诗: 放言五首隔浦莲孤雁采桑子云鬓裁新绿,更漏子(水涵空,山照市)浣溪沙(风压轻云贴水飞)清商怨(庭花香信尚浅)好事近(挥袖上西峰)临江仙(鸠雨催成新绿)

推荐诗句: 问世间,情为何物,直教生死相许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晨起动征铎,客行悲故乡悲莫悲生离别,乐莫乐新相识,儿女古今情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袅袅城边柳,青青陌上桑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不茶不饭,不言不语,一味供他憔悴兰陵美酒郁金香,玉碗盛来琥珀光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

热文成语

  • 匪夷所思  匪:不是;夷:平常。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,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。
  • 分我杯羹  羹:肉汁。楚、汉相争时,刘邦答项羽的话。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。
  • 风不鸣条  和风轻拂,树枝不发出声响。比喻社会安定。
  • 分茅裂土  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。后称分封诸侯。
  • 巴三览四  比喻说话拉扯,没有中心。
  • 白头相守  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。
  • 分毫不爽  比喻没有丝毫差错。
  • 挨肩擦背  形容人多拥挤。
  • 飞黄腾达  飞黄:传说中神马名;腾达:上升,引伸为发迹,宦途得意。形容骏马奔腾飞驰。比喻骤然得志,官职升得很快。
  • 博洽多闻  洽:广博;闻:见闻。知识丰富,见闻广博。
  • 伯乐相马  伯乐: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,姓孙名阳,善相马。指个人或集体发现、推荐、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。
  • 不分彼此  形容关系密切,交情深厚。
  • 飞蛾投火  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
  • 不及之法  指不适用的法规。
  • 飞云掣电  掣:闪过。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。形容非常迅速。